香港穩定幣的算盤與盤算
2025年9月30日 10:22算盤是早期的計數工具,代表一種機制;盤算是動詞,表示籌算企圖,俗話說:手中算盤,心中盤算,這就也是中文的妙用。
「港幣是種特別貨幣,簡單地說,就是非數位形式的穩定幣」,這是今年3月訪問香港前,我對同仁的講法,因為香港三家發鈔銀行(滙豐、渣打、中行)發行鈔券,背後都要有足額的美元為支撐,所以港幣其實就是一種穩定幣,只不過是以前沒有數位觀念而已。1935年以前港紙以白銀為準備,1935-1972年改用英鎊(1972-1983是浮動匯率),1983年起即採盯緊美元的聯繫匯率,不但匯率相對固定,而且有美元十足擔保,你說是不是很像穩定幣?
訪港期間,有機會與財政庫務主管餐敘,請教香港近期重要的金融規劃,其中談到當時正在立法的穩定幣,我脫口而出:香港採聯繫匯率,何必要美元穩定幣,莫非…,當然對這敏感的話題,也不必期待立即有答案。回到台北,我在3月31日一篇「金融中心排名 隔岸紅塵忙似火」專欄文章中提到此事,嗣後在與媒體會談也指出香港穩定幣立法,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境外人民幣(港稱離岸人民幣)才是真正的目標。因此對香港立法會於5月完成香港穩定幣條例,並於5月31日刊登憲報,當然不感意外,6月2日台北金融科技論壇主題演講時預言,香港立法將是貨幣代理人戰爭的序幕,也是自然不過的事。
香港穩定幣條例已於8月生效(據說有意發行者有77家),這是港府的算盤,那港府的盤算又是啥?理論上,香港固然可以發行港幣、美元的穩定幣,但因原已採取聯繫匯率,意義不大,也不必為美元錦上添花,合理推斷,停留在香港為數超過兆元的境外人民幣,就成為穩定幣理想的標的。
何況美國在7月通過所謂「天才法案」,不僅為流行而無章法的穩定幣奠定法律基礎,而且更使美元站穩全球穩定幣超級霸主地位,其他貨幣,例如歐元、英鎊、日圓或人民幣,當然要加把勁!否則看著川普二公子Eric 8月在香港比特幣大會公開叫陣:America is winning the digital revolution,又情何以堪。
何奈北京當局早在2021年即已禁止加密幣交易,DeFi又與共產原則扞格,1兆境外人民幣,反成不得已的選擇,既可稍減美元穩定幣的氣勢,又可避免對境內管制的衝擊,而且就宣傳意義言,人民幣在全球穩定幣競逐上並未缺席。
天才法案是川普的算盤,他的盤算是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自從去年11月米倫(Steven Miran)發布俗稱「海湖莊園協議」的文件後,十個月下來,世人發現川普想藉關稅將貿易夥伴請上談判桌,再軟硬兼施,一舉破解美元美債兩項世紀難題: 既能維持美元霸權,又可為鉅額美債續命。所以川普在選前(2024/7)即宣示不發CBDC,但要創建穩定幣發展的環境,其實是要布建美債(38兆)苟延殘喘繼續發行的機會。雖然好似飲鴆止渴,但只要不在川普任內出包就好,必要時還可再祭出Century Bond的如意算盤,全面收割貿易夥伴的經營成果。
順便一提,我國外匯存底中,至少有八成是美債,正常人對世紀債券,通常不會買單,但觀察這波關稅談判,政府的抗壓力不強,外匯存底結構又不夠分散,如何應對,倒是令人擔心。姑且不論世紀債券,且看世界各國對穩定幣的對策,已陸續浮現,國人要問,咱的算盤在哪?咱的盤算又是啥?
(本文刊載於 2025-09-26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