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上班時間 08:00~17:00

郵局不會消失 只會轉型

2016年1月26日 21:39

應該感謝柯文哲,三不五時會說出一些爭議性言論,使市民茶餘飯後不乏話題,符合CEO也應是Chief Entertainment Officer的角色。

最近一次是惹上了郵局,柯市長年底封關名言是「郵局早該由這世界消失」,好在市府團隊已經危機處理成習,馬上發表聲明道歉,風波並未擴大。不過郵局是否會消失?倒是重要課題,不只是牽涉全體員工權益及其家庭生計,而且更關係國家未來發展的型態。

記得1989年德國鑑於郵政傳統經營型態漸不符社會發展,乃開始改造Deutsche Bundespost(德國聯邦郵政),初期先在內部分割為三大事業群:郵務、電信及銀行;之後於1995年分別成立公司,郵務部分改名為德國郵務公司(Deutsche Post AG),2001年及2003年先後併購美國DHL及英國Airborne Express,今日已發展為全世界最大的物流公司。此期間,德國郵務公司還曾一度買下原已分割出去的郵政銀行(Postbank),經整頓後又售予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專業經營。個人覺得德國郵務公司最足稱道者,是發展出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的商業模式,亦稱Integrated Logistics或Logistics outsourcing。在此經營模式下,透過強大的資訊系統,提供客戶倉儲、運輸、包裝、通關的整體物流規畫及表單管理。換言之,可讓客戶專注本業,至於上述事務則委外辦理,形成一種專業分工的利基業務。

近二十年前德國郵政改革已有眉目當時,我基於與德國金融界的淵源,曾取得數本有關德國郵政分割改組規劃的出版品,並提供予前後兩任的郵政總局長,可惜當時郵政總局人事更迭過速,以致其後2002年郵政四法通過,雖成立公司組織的中華郵政公司,但並未徹底解決「傳統郵政」業務分割的問題,目前郵遞、零售、儲匯、簡易壽險在同一屋簷下經營,但無法充分發揮其效率。

柯市長自稱少寫信,所以認為郵局早該由這世界消失。的確,郵局遞送信件的功能,極可能因為人們使用電郵、通訊軟體的習慣而漸式微。但是郵局主事者不會像sitting duck坐觀其變。以美國電報公司Western Union為例,當年成立於有線電報時代,歷經無線電報、telex、傳真機乃至現代通訊的洗禮,必須一再轉型,轉化優勢,改變劣勢,目前已是全球重要的匯款業者,並踏入支付領域。

二週前,美國智庫Next Silicon Valley(明日矽谷)列舉本年會影響生活的創新概念,頗具啟發性,其中例如:Small food gets big,講的是小農未來因感測技術及網路、資訊之助,而愈趨精緻化,可不經中間剝削,直接提供並滿足消費者的需要。但任何商機的發展,最終仍需交付商品,因此物流絕不可少,而這些小農及小型食品廠就規模考量也最需要專業物流的協助,如再加入電商平台的思維加持,商機將更龐大。

郵局是否專注電商、物流,是業務面的選擇,不過在體制面是否學習德國或英國的前例做變革的努力,則是拖延已久的課題。2009年我在立法院答覆中華郵政拒收企業存款的質詢時,曾表示郵政銀行是一種選項,當時交通部的看法是並不可行,原因則不外是金融專業人才不足及郵務會有虧損(言外之意是期待儲匯貼補郵遞),這與德國聯邦郵政改制的經驗完全相反,在此電商熱門、物流當紅,而金融尚未式微之際,希望柯市長的話,不是只引發要求道歉的反彈,也能刺激郵局顛覆性的轉型。

新聞出處:本文刊載於2016.01.26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