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上班時間 08:00~17:00

【報導】「東吳企管財經講堂」第四場次《行動服務聯手共享經濟瓦解特許行業?當管制遇到創新》

2016年2月1日 22:51
發佈位置: 學系公告

「東吳企管財經講堂」第四場次

《行動服務聯手共享經濟瓦解特許行業?當管制遇到創新》

張善政代理院長:中興新村將成為共享服務的「明日村」


<由左至右分別為Uber台灣總經理顧立楷,工研院產業學院羅達賢執行長、行政院代理院長張善政、陳冲講座教授、中華顧問工程司執行長陳茂南,以及東吳大學企業系教授賈凱傑>

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於2016年1月20日舉辦「東吳企管財經講堂」,第四場次主題是《行動服務聯手共享經濟瓦解特許行業?當管制遇到創新》,由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陳冲擔任主持人,企管系賈凱傑教授擔任引言人,邀請行政院代理院長張善政、工研院產業學院羅達賢執行長、中華顧問工程司執行長陳茂南、Uber台灣總經理顧立楷,共同探討行動服務與共享經濟,如何創新台灣產業結構?而主管機關又應如何與時俱進地規劃制度性變革。

引言人賈凱傑教授說明,隨著網路全球化與行動科技發展,近年來,全球正出現一種具分散、橫向發展、個人對個人(peer-to-peer)特性的水平連結交換模式,知名社會經濟學家Jeremy Rifkin2014年特別稱之為「共享經濟」。這股新經濟浪潮在交通運輸的共享服務有Uber、滴滴打車;在財金共享服務有ZOPATransferWise;在消費性產品的共享服務有THRED UPGirl Meets Dress.com;空間共享服務有airbnb;個人服務共享有taskrabbitInstacart;在專業服務共享有fiverrcrowdSPRING等。

賈凱傑教授特別提出,當共享經濟遇到行動服務,將面臨以下三大挑戰。一是監理者的態度,似乎監理者並沒有展開雙手歡迎,反而排斥大部分這類型新進者;甚至,監理者通常是共享經濟企業成長的最大阻礙。二是對傳統企業造成威脅,共享經濟會從傳統經濟市場吸收部分需求,對產業或職業,都有無法避免的傷害(collateral damage)。三是消費者不確定是否要信任這種新型服務;同時勞動者享受更大自由,但也面臨更大的不確定風險。

工研院產業學院執行長羅達賢則提出,共享經濟的淵源其實和傳統人類社會的分享機制有關。過去共享經濟建立在熟悉的人脈網絡與有限的空間裡,屬於無報酬的實體共享。在網路時代,共享經濟最早以資訊分享的形態出現,陌生人間可以無報酬地進行資訊共享。自2010年以後的行動網絡時代,共享經濟開始投入有報酬的實物共享,如房間出租、汽車共乘等。羅達賢特別強調,在共享經濟發展過程中,「從零到一」的早期試驗區是非常重要的機制,創新者可以在此建立容錯文化,而管理者也可以思考因應之道。羅達賢並引用一份矽谷50位執行長的調查報告,顯示政府法規往往是影響創新的最大因素,值得思考。

Uber台灣總經理顧立楷則以Uber為例,說明共享經濟的崛起,乃是因為網路資訊透明化帶來全新的信任機制建構方式,以及點對點即時連結的便利性。以Uber為例,在叫車時,搭車民眾可以看到駕駛的照片、知道司機有無取得良民證等基本資料;在乘車時,乘客可以隨時掌握司機的上下車接送路徑;最後在評分機制上,乘客可以即時給予評分,建立個人聲譽等,這些都是Uber以創新科技建立資訊透明化的信任機制。尤其,Uber強調用科技來監控乘車安全,包括GPS追蹤、「分享我的乘車資訊」等即時追蹤服務等。

顧立楷並說明共享經濟可帶來的周邊效益,包括減少塞車時間、節能減碳等。甚至Uber還與波士頓市政府合作,將交通資訊進行分析與分享,以優化該市的交通動線並作為開發新道路參考。顧立楷也不諱言,隨著競爭加劇,Uber也在思考創新商業模式。例如在美國,Uber就實驗在離峰時間,每天下午2~3點,以社區為單位,幫助花店、麵包店等中小型企業接單送貨。這項服務也是Uber由交通運輸拓展到物流服務的轉型創新。

中華顧問工程司執行長陳茂南則直言,Uber帶來的改變不只是單純的計程車服務創新,而是未來「以移動為基礎的平台服務」雛形,他更建議應該將Uber的創新服務思維導入公部門。例如在偏鄉地區,公共運輸服務較為不足,就可以援用Uber模式,以共享共乘的概念來經營公共運輸。同時現有計程車行也可以向Uber學習如何以透明資訊提高安全性與信任感。

代理行政院長張善政則闡明立場:當管制太多,創新就很難!他直言,法規不能走在創新前面,否則會勒死創新。不過即使法規再怎麼管,還是會有彈性,他舉例來說,政府管制下的創新彈性;一是政府網站設計,要如何邀請年輕有創意的網頁設計師進入公部門體系?他直言,現有的採購制度不論是在招標規範或是計劃書撰寫,顯然都非網民擅長,但是若舉辦網頁設計比賽,由此建立政府網頁設計的「優先採購名單」,也未嘗不可以,但這項作法仍須突破現有採購法的相關規定。張善政直言,應該讓政府採購帶動產業創新!

張善政也舉例過去任職Google時,該公司在出差旅費與住宿費的彈性作法,例如搭機費用以「經濟艙加上購買商務艙差額的三分之一」,其中六分之一可轉換為員工的信用點數。換句話說,員工累積六次經濟艙可獲得相當於搭一次商務艙的優惠。這項制度在給予報銷彈性,但也因此改變員工的出差行為,許多人為洽購低票價以賺取差價,竟會多選擇淡季出差,或提早六個月預購安排,如此也自然降低Google的大筆出差經費報銷。

張善政並提出在全球數位平台服務的挑戰與可能因應作法。一是數位服務平台的資訊共享問題;當主要數位服務都由國際企業主導時,政府單位在犯罪管制、在公務行政體系的安全保密與調查,將會面臨挑戰。二是共享服務的實驗場域;張善政直言,行政院已規劃中興新村作為無人車與空載機的「明日村」,可不受現有法規規範,作為未來城市的創新實驗試點。三是法規的調適問題;他舉例行政院在思考政府資訊公開(Open Data)的法規適用時,就考量引用ISO國際通用標準作為起點,導入最佳實務作法,例如去連結與去識別機制等個人資料保護的引用等;並由真實適用情境中,找到法規修訂的依據。四是法規鬆綁的問題;張善政直言,如果金融法規可以稍微鬆綁,在承擔些許負面效果但卻能扶植像阿里巴巴這類新型態電子商務與金融服務,他個人是樂觀其成的。最後,張善政提出,台灣仍有機會扶植全球性的平台公司,而目前政府的作法,就是將新創企業帶到矽谷,讓他們在矽谷長大,自然發展為全球性公司。

最後陳冲講座教授總結三點。第一,創新觀念應該是要被鼓勵的,而成效要與時俱進地檢視。第二,法規要隨時檢討,在沒有修法之前,還可以再創新一下。第三,企業不只是提供新產品或新服務,而應該是要取得最好的資訊,進而提供最佳數位服務。他並提議,在共享經濟的全球化浪潮下,許多跨國的租稅與管理議題,應該放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等跨國協商平台上進行討論,以提出全球性的解決方向。

 

東吳大學企管系主任胡凱傑則表示,《東吳企管財經講堂》已在2015610日舉辦《實體銀行式微?純粹網路銀行的明天》,85日舉辦《亞投行是隨興之作?還是國際經貿的戰略延伸?基礎建設也有亞洲盃》,20151111日舉辦《世界盃好高騖遠?金融界競逐亞洲盃的前景》。今天則舉辦第四場次,獲得產官學界高度肯定,也對東吳企管系的未來發展提出指引。未來還有二場精采講座,包括《獨立董事可以呼之揮之?證交法有關公司治理的檢討》、《傳統媒體沒有明天?NCC規範下媒體的創新商業模式》。歡迎產官學能持續在東吳企管財經講堂這個跨域平台上有更多的互動交流,與時俱進針對重要財經議題進行思辨,以作為政策制定參考與產業發展後盾。